第140章
书迷正在阅读:我能进入蜀山游戏、[综漫] 紫原弟弟不想打篮球了、[原神] 关于我被当成魔神这件事、[综漫] 少年成长日记、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综漫] 警校组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知否同人] 知否发糖日记、阴阳摸诡人、[综漫] 幸村降临帝光后、[名柯同人] 松田阵平今天也在社死
??“从始至终杨国忠对唐朝的唯一贡献就是说对了一句话,那就是安禄山会造反。” ??“最后事实证明他说得对,安禄山确实反了。” ??“但是李隆基不信。李隆基觉得这是杨国忠对安禄山的污蔑。这就有点离谱了。该信的你不信,不该信的你全信。跟前面十几年的励精图治比起来,后面二十年的李隆基就跟被认定夺舍了似的。” ??“原本李林甫在的时候,安禄山还有点怕他,不敢搞小动作。但是你换成杨国忠了,那可以说是最后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了。前面提到过,李隆基设立节度使,他专门设立了十大节度使。节度使既可以掌财、又可以领兵、还能管辖属地的民众。造反的安禄山,就是从平卢节度使一路爬上来的。” ??“说起安禄山,他也是个为了向上爬什么都豁得出去的人,他看李隆基宠幸杨玉环,就直接拜杨玉环为自己的养母,有了这一层身份在,安禄山在官场更是平步青云。” ??“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就这样斩断了大唐的国运,李隆基听杨国忠的派哥舒翰去应战,结果哥舒翰直接成了俘虏。这下李隆基只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后来的事大家也应该差不多都听过,随行的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又逼着李隆基勒死了杨贵妃,最后李隆基一个人逃去成都,杨玉环则永远的留在了马嵬坡。” ??“就在李隆基出逃的同时,一个叫张巡的人,还在守睢阳。” ??“张巡的睢阳之战可以说是惨烈、孤勇、悲壮,但同时也十分血腥。” ??“不可否认的是张巡仅凭七千人抵御十三万人一年的战绩有多么不可思议,但凭这宝贵的一年,后续唐朝才有继续喘一口气,发起反攻的号角,但守了一年城的张巡没有收到任何来自朝廷的补给。” ??“弹尽粮绝之后的张巡选择了吃人。我们之前说过,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时期,胡人就会吃中原人。不到乱世中的乱世,是绝不会出现人吃人这种现象的。不能否认张巡用一城人的代价保住了江淮以南的千万人。但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逃之夭夭,替他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最可笑的是在张巡死了之后,援军只隔了三天就赶到了。” ??“直到两年后,安禄山被他儿子杀死,李隆基才从成都返回了长安,只是李隆基走的时候是皇帝,回来的时候就是太上皇了。” ??“表面上看,随着安禄山的死,安史之乱就结束了,但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把整个李唐制度彻底打崩坏了不说,文治武功也至此一落千丈,人口再度锐减。” ??【汉武帝】刘彻:这会不是爹杀儿子。是儿子杀爹了?你们大唐的传统还真是蛮特别的哈。 ??李世民:…… ??本来听到他的大唐被子孙后代糟蹋成这个鬼样子就头疼。 ??一听刘彻开口他的头更疼了。 ??“自从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国运就仿佛气数已尽。而接手的唐肃宗和唐代宗比起后期的唐玄宗,也许能好那么一点,但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 ??“唐肃宗一味重用宦官,在失地还没收复完成之前盲目的对武将进行猜忌导致安禄山死后战线依旧拉得很长,唐代宗也很好的继承了他爹宠幸宦官的优良传统。” ??“至此之后,大唐就像是日暮西山的残阳,光辉不再。” ??说了这么多,言羽阳感觉自己口干舌燥的。 ??他一边喝水一边说:“这两课就算是讲完了,可能有些讲到的东西书上没写,就当是课外故事听一听好了。作业记得写啊,下课。” ??下课后的李世民觉得自己需要缓缓。 ??信息量太大他一时还没缓过来。 ??而李隆基选择的方法更是简单。 ??他选择了装死大法。 ??无论是谁发消息,他通通都不回复。 ??第059章 日常 群聊 ??其中太平公主的消重息更是李隆基屏蔽的重中之重。 ??别人的消息好歹唐玄宗李隆基还只是已读不回。 ??太平公主的消息他连读都不读。 ??那边太平公主也要气炸了。 ??她提着刀去了东宫。 ??李旦看到太平公主气势汹汹的来,还感到十分诧异。 ??下一秒他就顾不上诧异了。 ??太平公主目标直接,进入室内后看到李隆基后,压根就没搭理她哥,直接提刀就对着李隆基开砍。 ??“妹妹!妹妹你这是做什么!”李旦急得要命,但又不敢上前去拦住太平公主,他怕太平公主反手给他一刀。 ??“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啊!!!”李旦跟在太平公主身后急的团团转。 ??李隆基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个姑姑。 ??但刀都要落到头上了,也不能不躲。 ??上官婉儿到的时候,东宫一片狼藉、鸡飞狗跳。 ??李隆基在前面逃,太平公主在后面追,后面还坠着一个李旦。 ??上官婉儿赶紧上前拦住太平公主。 ??李隆基左躲右闪,十分灵活。 ??太平公主累得气喘吁吁的。 ??手腕骤然被人握住,仿佛火上浇油,太平公主的怒气值噌的一下爆表了。 ??“大胆!谁给你的……” ??话没说完,太平公主就看到了握住自己手的人是谁,没说完的话直接哽在喉咙里。